草根慈善:将温暖送抵社会末梢

2011-09-07来源:新华社http://news.xinhuanet.com/2
        新华网北京9月6日电(记者 王红玉)在这个即将到来的中秋节,77岁的北京退休教师杨洪璋将第96次去一个原本与他无关的地方——距中国首都约200公里的国家级贫困县万全县。
  这里既不是他的祖籍故乡,也不是他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2000年,一次偶然到访,让从北京物资学院退休的杨洪璋感受到了贫穷带给当地一些孩子的伤害。此后,使他们远离伤害便似乎成了他无法推卸的责任。11年来,他把首都北京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带到山里,不仅给当地孩子们送去衣物和书本,为他们授课,还在待捐助者和有意捐助者之间牵线搭桥,尽力避免任何一个渴望读书的孩子因贫穷而失学。
        “社会像一个人体,边远贫困地区就像是人体的循环末梢。脚指头感到温暖了,才是真正的温暖。但是,脚指头却恰恰是温暖最不易抵达的地方。”有数十年教师经历的杨洪璋用形象的比喻解释了自己的万全情结。
  受制于慈善事业的管理机制,中国的慈善资金在使用上有其特殊程序。一些僻处边远地区的贫困人口乃至大城市的弱势群体,因突如其来的伤病而陷入生存困境,很难得到及时有效救助。即使无病无灾,贫穷也使他们面临诸多的短缺。草根慈善,正以灵活的方式,将温暖涓涓地送达社会末梢。
“感恩中国www.owecn.com ”民间救助网站的全职志愿者鲍红蓓更能理解末梢温暖的含义。上一个冬天,她在“感恩中国”网站上看到西南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冬天没有雨鞋,泥泞中步行几公里山路去学校,小脚丫一整天都在湿鞋里。她便和好友一起捐助了一批里边带毛的雨鞋,当她在网上看到孩子们穿上雨鞋后喜笑颜开的照片时,她的心灵瞬间被震撼了:“二三十元一双的鞋子,就能给有需要的人送去温暖,为什么不让更多的有能力的人行动起来呢!”
  于是,她利用全职主妇的便利无偿地为“感恩中国”网站站长张仁杰打理网站,将张仁杰从贫困地区收集到的待捐者信息发布在网上,并跟踪捐助过程,每天都要收发数百封电子邮件。她的人生被雨鞋改变。
  今年暑假,鲍红蓓收到了一份特殊的请求,北京八中几个十二三岁的初一新生希望做一些志愿工作。她将136份贫困生的资料交给这11个孩子请他们录入电脑。然后,她以亲身经历告诉孩子们:“其实,在助人者和受助者中,助人者收获更大,因为他们收获的是帮助别人的快乐和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

用户评论

换一张(不区分大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