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仍是当代青年最主要的价值导向

陈静2010-05-06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http://theory.people.co

     当记者连线“感恩中国”网站创始人、26岁的张仁杰时——他被誉为“中国的良心、中国现代社会最可爱的人”,几年来通过他的网站得到救助的各类弱势人群已达一万多人了,他表示,“我的人生观很普通,就是能帮人就帮人,没有什么大的道理,也不需要说明目的……”截至记者发稿前,张仁杰仍身处抗震救灾一线。

  像张仁杰这样的“80后”不乏其人:用孱弱身躯守护“祥云”的金晶、面对“藏独”而理性演讲的留法学生李洹……当然,现实中更多的还是坐在电脑旁、一边聊天一边热情地关注国家大事的普通社会成员。他们汇聚成了当代青年“爱祖国”的崭新景观。

  几千年传统文化氤氲下的“家国”观念,使得爱国主义在今日中国仍保有灿烂的光辉。在五四运动九十一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本报记者就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青年人爱国方式的表达、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社会转型期如何实现青年人与祖国同进步等话题走访了多位专家学者,并随机采访了“80后”、“90后”代表。

  从历史的角度品味爱国主义

  “五四运动过去已经九十一年了,今天重温那‘激动人心的年代’,仍能从中得到深刻的现实启示,不能不由衷敬佩那一代先驱的高瞻远瞩。”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雷颐向记者感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郑师渠也指出,五四精神作为一种启蒙,在今日中国历久弥新。如今爱国主义精神仍未过时,因为它是一种动力和民族凝聚力。对于年轻一代来说,有着高昂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才能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

  中国自古就有“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的道德情怀和爱国观照,作为一种伦理准则约束着当时的中国人,并影响至今。近代以降,人们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迥异,从抵抗外敌到投身革命,从南下创业到为国争光,从民族情感高涨到爱国的理性表达,青年人始终是挥舞爱国主义旗帜的主力军。

  爱祖国首先就要了解祖国的历史,特别是要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有较客观的认知,这几乎成为记者在采访中专家的一致声音。“我们的国家经过60多年的打拼,焕发出全新面貌。作为一个年轻人,在这个过程中要品味进程,珍惜进程,从这个进程中感悟道理,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之一。从历史的角度感受新中国,爱国主义才显得更理性,更充实。”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占安的一席话为爱国主义增添了几分厚重感。

  从逆反心理转变为朴素情感

  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吴斌向记者坦陈,自己以前觉得爱国主义这个概念是说教式的东西,与自己无关。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特别是对祖国几千年历史的了解和近年来中国崛起的认知,“原来自己还是挺爱国的”。

  据张仁杰介绍,“80后”、“90后”十分关注“感恩中国”网站,很多大学生在捐助时都说的很实在,“我拿的是父母的钱,能捐一点是一点”。这种点滴温情常常令他很感动。“不管社会对这两代人如何质疑,他们通过网络为祖国做了一些事是不容否定的,对公益的认识要比前几代人强。”远在玉树的张仁杰语气坚定地对记者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类似吴斌这样的例子非常多。“80后”今年正式步入“而立之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态的成熟,这一代人对待爱国主义的态度,已经从最初的逆反心理转变为一种朴素的情感。

  清华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德育研究的吴潜涛认为,爱国主义体现了情感、伦理准则、法律准则和民族精神的有机统一。爱国主义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要求。当民族遇到危难之际,当国家发生重大事情之时,人们总要充分表露自己对祖国的情感,爱国主义精神也会在实践中得到充分检验。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强调民族团结,强调时代精神,强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如果您想给贫困家庭提供帮助请您查看《感恩中国捐助需知》:

http://www.owecn.com/donation

 

如果您想给贫困学生提供帮助请查看《感恩中国助学纪实栏目》:

http://www.owecn.com/helpedu

 

如果您想了解感恩中国捐助模式,请查看《捐助解答》:
http://www.owecn.com/answers

  

如果您想了解感恩中国,请点击察看:

感恩中国视频报道:http://www.owecn.com/Video 

感恩中国文字报道:http://www.owecn.com/reports

用户评论

换一张(不区分大小写)